张飞喝断当阳桥 张飞喝断当阳桥典故

张飞喝断当阳桥 张飞喝断当阳桥典故

张飞喝断当阳桥典故

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张飞喝退追兵的过程是这样的:“表卒,曹公入荆州,先主奔江南。曹公追之,一日一夜,及于当阳长阪。先主闻曹公卒至,弃妻子走,使飞将二十骑拒后。飞据水断桥,瞋目横矛曰:“身是张翼德也,可来共决死!”敌皆无敢近者,故遂得免。”根据“先主闻曹公卒至”的记载来看,刘备几乎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与曹操追兵遭遇的,所以才会“弃妻子走,使飞将二十骑拒后”。

要知道缺乏近现代工业机械的古代,拆掉一座交通主干道上的桥梁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。张飞应该没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拆掉当阳长阪桥。

与当阳长阪桥有关的史书记载是:“据水断桥”,而“据水断桥”的“断”有两种意思:第一种是“截断”,也就是拆桥;第二种是“阻断”,也就是在桥上阻挡追兵前进。

根据《三国志·关张马黄赵传》的记载分析,本鬼认为张飞“据水断桥”的“断”应该是第二种意思,也就是“阻断”。

另外,如果张飞已经把桥拆了,那他之后的“瞋目横矛曰:‘身是张翼德也,可来共决死!’”岂不成了“无能狂怒”?要知道《三国志》可是出了名的“惜墨如金”,张飞的个人传记一共就七百多个字,“惜墨如金”的陈寿完全没有必要用七十多个字来记载一件“无能狂怒”的历史事件。

认为历史情况应该是:刘备让张飞带着二十几个骑兵赶到当阳长板桥断后。

张飞赶到当阳长板桥时还没来得及做进一步的部署,追兵就到了。于是张飞在桥上“瞋目横矛”并大喝,愣是把追兵吓跑了。这样的事迹才符合张飞的名将身份,也值得陈寿写进《三国志》。

张飞喝断当阳桥

张飞喝断当阳桥怎么成了签文了

因为签文是张飞喝断当阳桥~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

张飞手绰蛇矛,立马桥上,大喝曰:“燕人张翼德在此,谁敢来决一死战。”

声如巨雷,吓得曹操回马而走,众将亦一起西奔,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。有诗云:“长坂桥头杀气生,横枪立马眼圆睁。一声好似轰雷震,独退曹家百万兵。”遂成千古趣闻。

张飞吓断当阳桥是哪段

第二十九集 携民渡江

这集就是讲述刘备被曹操大军追逐,携万民一起随行,行程缓慢,很快就会被曹军追上。其中有赵云救阿斗的情节,赵云杀出重围后,当阳桥遇见张飞,张飞三声大喝,喝死夏侯杰,曹操惊吓之余,退兵后撤。

三国张飞以多少人据水断桥

以20人据水断桥。公元208年(建安十三年),曹操挥师南下,刘表病死,刘琮投降。

刘备得知后南逃,数十万百姓相随,曹操派遣曹纯率领虎豹骑急追一日一夜,于当阳长坂追到刘备,刘备军被击溃,只率领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等数十骑逃走,曹操大获人马辎重。

慌乱间又不见了赵云,刘备乃派张飞去断后,张飞召集二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,曹军大众至,张飞据水断桥,对着曹军大喊:“我就是张益德,可以来决一死战!”

曹操军都害怕张飞的勇猛,虽然看见张飞人少,但也没有人敢上,刘备军因此获安,而后赵云又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,与刘备汇合,此时关羽从水道前来接援,张飞与刘备等前往江夏。

张飞喝断当阳桥

长板桥张飞退曹军表现了张飞

当阳桥张飞退曹军,既表现出了张飞的勇猛,更表现出了张飞的智慧。首先,他先安排士兵把树枝拴在马的尾巴上,让人骑着马在土地上来回的跑,给对方一个身后有很多兵的假象。

然后他再站在桥前,威风凛凛的对着敌人大喝一声:谁敢与我决一死战?这才起到了退敌的效果!

张飞喝断当阳桥

(193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