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纲五常的意思 三纲五常中的纲和常是什么意思

三纲五常的意思 三纲五常中的纲和常是什么意思

三纲五常中的纲和常是什么意思

一、纲,原意是大的绳索,在鱼网上,以纲为主,其他绳索附属于纲

 常,是指,经常,不变,是原则,是规范.

二、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。 “三纲”是指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, “五常”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 纲,原意是大的绳索,在鱼网上,以纲为主,其他绳索附属于纲,故有纲举目张一词,这里就是按主次讲, 常,是指,经常,不变,是原则,是规范.

三纲五常的意思

三纲五常纲是什么意思

三纲五常,汉语成语,拼音是sān gāng wǔ cháng,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。

三纲指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

五常传说不一,通常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简称纲常。

——出自《白虎通义·三纲六纪》。

三纲:

君为臣纲,君不正,臣投他国.

国为民纲,国不正,民起攻之.

父为子纲,父不慈,子奔他乡.

子为父望,子不正,大义灭亲.

夫为妻纲,夫不正,妻可改嫁.

妻为夫助,妻不贤,夫则休之.

五常:

爱之仁,正之义,君之礼,哲思智,情同信。

三纲五常的意思

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的三纲五常,究竟是什么意思

董仲舒。三纲五常出自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,最早渊源于孔子,董仲舒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,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。

三纲五常中的三纲

中国古代的“三纲”指的是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,合称三纲。

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。孟子进而提出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的“五伦”道德规范。

董仲舒按照他的“贵阳而贱阴”的阳尊阴卑理论,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,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。董仲舒认为,在人伦关系中,君臣、父子、夫妻存在着天定的、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:君为主、臣为从;父为主,子为从;夫为主,妻为从。

三纲五常的意思

三纲五常是什么古代女子三纲五常,三从

三纲五常

三纲: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
三纲五常(纲常)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,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、政治制度,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
三纲、五常两词,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一书。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、规范的内容,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。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。孟子进而提出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的“五伦”道德规范。董仲舒按照他的“贵阳而贱阴”的阳尊阴卑理论,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,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。

三从四德

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,“三从”与“四德”的合称。“三从”指未嫁从父、出嫁从夫、夫死从子;“四德”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红。

“三从四德”,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,是为适应家庭稳定、维护父权—夫权家庭(族)利益需要,根据“内外有别”、“男尊女卑”的原则,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、行为、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。

“三从”一词最早见于周、汉儒家经典《仪礼·丧服·子夏传》,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、为父服丧年限(为夫三年,为父一年)时,说“妇人有‘三从’之义,无‘专用’之道,故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”。

“四德”一词见于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,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,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“阴礼”、“妇职”,其中较高职位的“九嫔”“掌妇学之法,以教九御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”。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,后来与“三从”连称,成为对妇女道德、行为、能力和修养的标准,即“三从四德”。

(224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