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氏家训教子篇 颜氏家训关于教子方面的主张是什么

颜氏家训教子篇 颜氏家训关于教子方面的主张是什么

颜氏家训关于教子方面的主张是什么

《教子》篇主要阐述了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,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。但是,对于幼儿的教育,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,父母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非常疼爱的,而过分地溺爱也是有害而无益的。

教育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,恰当的方法,首要的是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,因为良好的品德是成人的基础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颜氏家训的精华之处

《颜氏家训》为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,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宏大的家训,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。

1. 多为少善,不如执一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。做很多事情,不能够很好的完成,还不如专心致志的去做一件事。

2. 为善则欲,为恶则去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有事》。做好的事情就应当积极的参加,对待坏的事情,就应当回避。

3. 巧伪,不如拙诚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名实》。与其机巧的伪装自己,还不如踏踏实实,本本分分的做事情、

4. 文章当从三易:易见事,一也;易识字,二也;易读诵,三也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。做文章应当遵从“三易”的原则:一是内容要清楚明了;二是不要出现生僻难认的汉字;三是读起来能够通俗易懂,朗朗上口。

5. 夫学者,犹种树也。春玩其华,秋登其实。讲论文章,春华也;修身利行,秋实也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。学习好比是种树,春天培育、欣赏它的花朵,到秋天就能收获它的果实。讲解论说文章,好比是春天里培育华美的花朵,它所达到的修养身心、利于行为的作用就是秋天收获的果实了。

6. 上智不教而成,下愚虽教无益,中庸之人,不教不知也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。拥有上等智商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,只有下等智商的人即使教育也毫无裨益,拥有中等智商的人,不教育就不能掌握知识。

7. 学者犹种树也,春玩其华,秋登其实;讲论文章,春华也;修身利行,秋实也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。学习就如同种树一样,春天去观看他华美的外表,秋天收获他的果实。讲述理论,书写文章,就像春天的花叶;修养身心,改善品行,就像秋天的果实一样。

8. 不可窃人之美,以为己力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。不能够窃取别人的成绩,作为自己的成果。

9. 观天下书未遍,不得妄下雌黄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。古时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,就用雌黄涂抹再写。没有看遍天下之书,就不能信口雌黄。

10. 上智不教,而成下。

选自南北朝·颜子推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。下愚:至愚,最愚蠢。天资虽然很高,但是如果不经过培养教育,最终也会成为最愚蠢的人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颜氏家训四百字

《颜氏家训》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,体系宏大的家训,也是一部学术著作。

作者颜之推,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教育家。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,隋炀帝即位之前(约公元6世纪末)。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、思想、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。共有七卷,二十篇。分别是序致第一、教子第二、兄弟第三、后娶第四、治家第五、风操第六、慕贤第七、勉学第八、文章第九、名实第十、涉务第十一、省事第十二、止足第十三、诫兵第十四、养心第十五、归心第十六、书证第十七、音辞第十八、杂艺第十九、终制第二十。本书是中国家训之祖、北齐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佳作。书中内容是颜之推为教育儿女所写的家训,全文共20篇,包括:教子、兄弟、风操、勉学、养生等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人在少年颜氏家训

是人在年少吧..

.人在年少,神情未定,所与款狎,熏渍陶染,言笑举动,无心于学,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;何况操履艺能,较明易习者也?

是以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自芳也;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作者认为,人在少年时,心志与情绪都未确定,往往会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渍、濡染,因此择友非常重要。

是人在年少吧..

.人在年少,神情未定,所与款狎,熏渍陶染,言笑举动,无心于学,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;何况操履艺能,较明易习者也?

是以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自芳也;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《颜氏家训》的原文

全文:

神仙之事,未可全诬;但性命在天,或难钟值。人生居世,触途牵絷;幼少之日,既有供养之勤;成立之年,便增妻孥之累。衣食资须,公私驱役;而望遁迹山林,超然尘滓,千万不遇一尔。加以金玉之费,炉器所须,益非贫士所办。学如牛毛,成如麟角。

华山之下,白骨如莽,何有可遂之理?考之内教,纵使得仙,终当有死,不能出世,不愿汝曹专精於此。若其爱养神明,调护气息,慎节起卧,均适寒暄,禁忌食饮,将饵药物,遂其所禀,不为夭折者,吾无间然”。

诸药饵法,不废世务也。庚肩吾常服槐实,年七十馀,目看细字,须发犹黑。邺中朝士,有单服杏仁、枸杞、黄精、白术、车前得益者甚多,不能—一说尔。吾尝患齿,摇动欲落,饮食热冷,皆苦疼痛。见《抱朴子》牢齿之法,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。

行之数日,即便平愈,今恒持之。此辈小术,无损於事,亦可修也。凡欲饵药,陶隐居《太清方》中总录甚备,但须精审,不可轻脱。近有王爱州在邺学服松脂不得节度,肠塞而死,为药所误者其多。

白话译文:

得道成仙的事情,不能说全是虚假,只是人的性命长短取决於天,很难说会碰上好运还是遭遭厄运。人在世一生,到处都有牵挂羁绊;少年时候,要尽供养侍奉父母的辛劳,成年以后,又增加养育妻子儿女的拖累。

衣食供给需求,为公事、私事操劳奔波,而希望隐居于山林,超脱手尘世的人,千万人中遇不到一个。加上得道成仙之术,要耗资黄金宝玉,需要炉鼎器具,更不是贫士所能办到的。学道的人多如牛毛,成功的人稀如磷角。

华山之下,白骨多如野草,哪里有顺心如愿的道理?再认真考查内教,即使能成仙,最后还是得死,无法摆脱人世间的羁绊而长生。我不愿意让你们专心致力於此事。

如果是爱惜保养精神,调理护养气息,起居有规律,穿衣冷暖适当,饮食有节制,吃些补药滋养,顺著本来的天赋,保住元气,而不致夭折,这样,我也就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。

服用补药要得法,不要耽误了大事。庾肩吾常服用槐树的果实,到了七十多岁,眼睛还能看清小字,胡须头发还很黑。邺城的朝廷官员有人专门服用杏仁、枸把、黄精、白术、车前,从中得到很多好处,不能—一例举。

凡是要服用补药,陶隐居的《太清方》中收录的很完备,但是必须精心挑选,不能轻率。最近有个叫王爱州的人,在邺城效仿别人服用松脂,没有节制,肠子堵塞而死。被药物伤害的人很多。

出处:出自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《颜氏家训》。

扩展资料:

创作背景:

承圣三年(554),西魏破江陵,之推被俘西去。颜之推为回江南,乘黄河水涨,从弘农(今河南省灵宝市)偷渡,经砥柱之险,先逃奔北齐。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,之推南归之愿未遂,即留居北齐,官至黄门侍郎。577年齐亡入周。隋代周后,又仕于隋。

《颜氏家训》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“玄风之复扇、佛教之流行、鲜卑之传播、俗文字之盛兴”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,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,还在它的《文章》篇中,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,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。

颜之推很重视文学。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,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的重要性。对于文学的功用,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,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、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,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颜氏家训关于教子方面的主张是什么

《教子》篇主要阐述了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,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。但是,对于幼儿的教育,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,父母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非常疼爱的,而过分地溺爱也是有害而无益的。

教育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,恰当的方法,首要的是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,因为良好的品德是成人的基础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颜氏家训教子篇注音

颜yan,氏shⅰ,家jⅰa,训xun,教jⅰao,子Zⅰ,篇pⅰan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颜氏家训教子篇填空题

“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,每不能然(不以为然),饮食运为,恣其所欲,宜诫翻奖,应呵反笑,至有识知,谓法当尔。骄慢已习,方复制之,捶挞至死而无威,忿怒日隆而增怨,逮于成长,终为败德。……父子之严,不可以狎(轻忽);骨肉之爱,不可以简(简慢)。简则慈孝不接,狎则怠慢生焉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

父母教育孩子要既威严又慈爱,子女才能敬畏谨慎而有孝行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的原文

一、教子篇

【原文】 上智不教而成,下愚虽教无益,中庸之人,不教不知也。古者圣王,有“胎教”之法,怀子三月,出居别宫,目不邪视,耳不妄听,音声滋味,以礼节之。书之玉版,藏诸金匮。生子咳提,师保固明孝仁礼义,导习之矣。凡庶纵不能尔,当及婴稚识人颜色、知人喜怒,便加教诲,使为则为,使止则止,比及数岁,可省笞罚。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

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,每不能然,饮食运为,恣其所欲,宜诫翻奖,应呵反笑,至有识知,谓法当尔。骄慢已习,方复制之,捶挞至死而无威,忿怒日隆而增怨,逮于成长,终为败德。孔子云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。”是也。俗谚曰:“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”诚哉斯语。

凡人不能教子女者,亦非欲陷其罪恶,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,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。当以疾病为谕,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?又宜思勤督训者,可愿苛虐於骨肉乎?诚不得已也!

父子之严,不可以狎;骨肉之爱,不可以简。简则慈孝不接,狎则怠慢生焉。

人之爱子,罕亦能均,自古及今,此弊多矣。贤俊者自可赏爱,顽鲁者亦当矜怜。有偏宠者,虽欲以厚之,更所以祸之。齐朝有一士大夫,尝谓吾曰:“我有一儿,年已十七,颇晓书疏,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,稍欲通解,以此伏事公卿,无不宠爱,亦要事也。”吾时俯而不答。异哉,此人之教子也!若由此业自致卿相,亦不愿汝曹为之。

颜氏家训教子篇

(22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